我們為什么會是今天的樣子? 心理學研究表明,一個人長大后的樣子,或多或少是童年時許多個瞬間堆積而成的。童年經歷會不僅會影響人們成年后的行為模式、人際偏好,甚至會影響思維模式。
糟糕的童年經歷也許會不斷產生負面影響,讓人形成不健康的思維與情緒感知模式,改變我們看待自我和世界的角度。無論是屈從于過去的經歷,還是逃避,人們都將深陷焦慮、抑郁、憤怒、不良嗜好和令人痛苦的關系中。
本書中,全球發展心理學專家克羅爾·坎諾伊將幫助讀者回到童年,在思考性格與人格的形成過程中,帶你拋棄糟糕的問題應對方式,撫平心靈創傷。只有找到童年時埋在心里的刺,我們才有可能真正治愈童年、與自己和解,同時教養出身心健康的孩子。
目錄:
致讀者
致謝
前言
第1章 情商從哪里來?
情商只是一陣趨勢嗎?
情商模型
為什么說情商可能比智商更為重要?
智商和情商怎樣影響成年人取得成功?
情商能夠持續發展,但智商的發展會終止
情商及其相關研究
霸凌和情商
家長自己的情商呢?
第2章 幾則兒童成長案例
案例1:建立獨立性
案例2:選擇活動
案例3:學會做出好的決定
案例4:培養靈活性與樂觀
第3章 情緒的自我察覺
什么是情緒的自我察覺?
為什么要學習情緒的自我察覺?
掌控情緒自我察覺的組成部分
鍛煉情緒的自我察覺
加強情緒自我察覺的教育
第4章 自尊
什么是自我尊重?
為什么要自我尊重?
自我尊重的組成構建
對自我的準確意識
優點和弱點的自我接受
自信
自我尊重:育兒實踐
第5章 自我實現
什么是自我實現?
自我實現為什么重要?
兒童和目標設定:家長、孩子還是共同參與?
家長選擇的活動
孩子選擇的活動
學校:誰設定目標?
第6章 情緒表達
情緒表達包含了什么?
為什么情緒表達很重要?
情緒表達教育
允許孩子有自己的感受
行為管理:給孩子情緒一個出口
最后提醒:情緒是健康的
第7章 獨立性
什么是獨立性?
為什么要學習獨立性?
在不同年齡段支持獨立性
2歲孩子的獨立性:可怕的2歲孩子
獨立性和上學
童年后期的獨立性
第8章 決斷性
什么是決斷性?
為什么孩子應該學習決斷性?
育兒模式和決斷性
哪種育兒類型能夠建立決斷性?
檢查你對決斷性的態度
教導決斷性
第9章 人際關系
人際關系包括了什么?
人際關系對兒童的重要性
孩子的友誼:人際關系的體驗和鍛煉
建立人際關系的基本能力
人際關系和害羞的兒童
第10章 同理心
同理心包含什么?
為什么同理心很重要?
同理心發展的階段
育兒模式與同理心
第11章 社會責任
什么是社會責任?
為什么社會責任是情商的一部分?
教導社會責任:團隊里沒有個人
教導社會責任:拖延癥
教導社會責任:社區精神
第12章 現實判斷
什么是現實判斷?
為什么現實判斷很重要?
育兒模式與現實判斷能力
紀律技巧和現實判斷
教育現實判斷的其他策略
第13章 問題解決
什么是問題解決?
為什么問題解決很重要?
詳細剖析問題解決
缺乏對解決方案的投入
問題解決不好的后果
第14章 沖動控制
什么是沖動控制?
為什么要控制沖動?
棉花糖和沖動控制
如何教育沖動控制?
談論沖動控制及其重要性
示范沖動控制
爭取他人的幫助
第15章 靈活性
什么是靈活性?
為什么要有靈活性?
我不去
常規和靈活性:可以共存嗎?
靈活性就是適應能力
教會孩子發起改變
靈活性即轉換優先事項、活動或任務
意料之外和可能帶來創傷的改變呢?
第16章 壓力忍受度
什么是壓力忍受度?
為什么壓力忍受度很重要?
理解壓力反應
應對策略
使用模型方法減輕壓力
第17章 樂觀
什么是樂觀?
為什么要樂觀?
悲觀,習得性無助和抑郁
示范樂觀
使用積極的描述練習樂觀
仍在學習中
找尋樂觀:賈斯汀的人生
第18章 性格會影響幸福嗎
什么是幸福?
為什么要幸福?
性格會影響幸福嗎?
事件在制造不幸福感中是什么角色?
如何分辨孩子幸不幸福?
如果你有一個不開心的孩子你該怎么做?
關于抑郁癥
第19章 正念
什么是正念減壓法?
為什么要討論正念減壓法與情商的關系?
正念減壓法跟冥想和放松訓練有何不同?
正念減壓法有哪些好處?
建立正念減壓法的方式有哪些?
附錄一:孩子的情商
附錄二:情緒表格